追光丨火种采集成功!巴黎奥运会更近了!
71 2025-04-05 02:06:56
当危机爆发以后,我们要考虑怎样对待时,就一定要考虑自身体系中的问题在这种环境下会出现什么样的事情。
目前的楼市,一片萧条。而此前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1.3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3.1%。
就市场而言,低价卖楼仍是最佳选择。不仅房价的走势在验证其判断的正确性,业绩本身更能说明问题。房屋大面积空置的原因,主要在于房价偏离民众的实际购买力太远,现在,开发商面临着是把牛奶倒掉还是降价处理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已经连续10多年在保障性住房方面欠账。在目前受次贷危机影响,许多行业降薪的情况下,房价必然是加速下跌。
2007年下半年至今,只有深圳等为数不多的城市进行了调整,绝大部分城市未能像样调整,累积数年的泡沫不仅没有被挤压,还因为失业率的升高和减薪范围的扩大,显得更大了。由于绝大部分房地产商仍在硬挺,加之一些地方政府打着保障性住房的旗号,大规模地购买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对房价起了暂时的支撑作用,导致目前的房价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价格。一旦金融市场趋于稳定、经济进入复苏阶段,美国需要美元贬值以振兴经济。
但随着美国经济衰退的加深,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还是一个未知数。目前,各国政府都充分意识到未来加强金融监管的重要性。金融市场的放松管制使得风险被严重低估,风险分散化被误认为是风险的消除。相比之下,投资是受次贷危机冲击最早和最直接的领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一直为负数。
多年来,美国的负债消费模式主要得益于低利率。多年来,出口导向型模式一直是支撑日本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但受外部需求下降和日元升值的影响,净出口对日本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二、三季度均为负数,这是多年来罕见的现象。
国际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有利于降低全球通货膨胀压力。二是受美元贬值的影响,美国贸易收支状况改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正。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同时抓住未来发展的新机遇,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而艰巨的任务。这种集聚的风险伴随次贷危机而全面释放。
而在环境保护方面,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领先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六是多边贸易谈判(多哈回合)难度加大。所幸的是,欧元区的全功能银行体制对次贷危机的抵御能力要高于美国。但是,美国政府抑制次贷危机的举措,无疑会大幅增加财政赤字。
综合上述因素,2009年欧元区经济衰退程度很可能与日本大致相同。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导致实体经济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形成了发展中国家从事实体经济活动,发达国家从事虚拟经济(尤其是金融业)活动的分工和交换格局。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进入专题: 华尔街风暴 。第二,全球通货膨胀有可能死灰复燃。
为发展生物能源,发达国家已经通过立法的方式予以实施(如美国2007年通过《新能源法》),而且发达国家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已经取得了技术领先优势。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多年疲软的美元汇率呈现出连续走强趋势,将会阻止美国经常账户的改善,降低净出口对增长的贡献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发达国家的通胀率会从2008年的3.6%下降到2009年的1.4%。主要原因是:美国房价和股价的下滑,会带来越来越明显的负财富效应。四是与化石能源相比,清洁能源有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各大国政府的联合干预,将有助于提升投资者与消费者的信心,阻止经济严重下滑,这和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时期各国争相采取以邻为壑的政策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第一,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负债消费模式将会进行调整。例如,生物能源能够拉动对农产品的需求,扩大发达国家在农业领域的比较优势。
三是因国际金融危机,发展中国家开放金融市场的态度会更加谨慎。五是发达国家正力图制定更加严格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规则,为清洁能源产业创造更广的市场需求。
这些都为将来的通货膨胀埋下隐患。尽管如此,经济全球化仍然会在曲折中发展。
目前,金融危机还在进一步恶化,今年世界经济的增速将会进一步放慢,增长速度只能维持在2%左右,远低于过去10年来近5%的年均增速。一旦金融市场趋于稳定,流动性泛滥就会卷土重来。如果发达国家实体经济复苏缓慢,居民、企业和金融机构调整资产负债的过程延长,金融机构惜贷倾向严重,通货紧缩就有可能发生。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世界贸易量增速会从2008年的4.6%下降到2009年的2.1%。
目前,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呈现走强趋势,这符合美国的核心利益。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走势从2008年三季度开始,美国经济出现负增长。
实施必要的监管会推动金融风险定价回到正常水平,导致融资成本提高。同时,在经济衰退阶段,失业率上升,发达国家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必然抬头。
理由有:一是清洁能源产业具备改变整个经济发展方式的功能。从金融管理体制到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从金融工具到风险定价,从融资模式到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结构,都将面临调整。
国际金融危机的中长期影响从根本上说,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多年来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的结果。导致日本经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外部世界经济状况恶化。受次贷危机影响,消费者信心降低。发展清洁能源将强化发达国家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博弈能力。
但是,日本金融体系相对比较健康,卷入次贷危机的程度较低。第四,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会因国际金融危机而陷入阶段性调整。
但由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体系并没有直接卷入次贷危机之中,他们受到的冲击更多的是外生的。这些都将推动负债消费模式调整,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从而对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产生重大冲击。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环境下,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中央银行通过金融市场直接注入大量资金,以缓解流动性短缺。